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我去过最温暖的地方,是家。日前,安徽师范大学赴罗河“手写记忆”支教团队的老师们在早读过后,给孩子们带来了莫怀戚的散文《散步》。 “我们先来思考一下,提到‘家’,大家能想到什么呢?”“爸爸妈妈!”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给出了答案。随后老师简单地分析了文章,在提到“回想父母对你们做过的最温暖的事”时,课堂气氛活跃起来,孩子们开始小声交流,很多孩子积极举手。 “有一次下雨,雨衣很小,妈妈把雨衣给了...
7月16日,安徽师范大学赴庐江罗河“手写记忆”支教团队来到实践地东风村开展关于手写的教学活动,作为手写的一部分——汉字书写,则成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。让孩子们学习汉字,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,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。 源远流长,探字之根 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,有助于孩子们进一步学习汉字,继承汉字文化。志愿者通过讲述手写的“前世今生”,为孩子们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汉字知识拓展课,让他们了解汉字的...
“sh……eng……y……in……声……音”村委会会议室里传来了孩子们朗读音标的稚嫩声音,这是安徽师大志愿者正在教授孩子们字词的正确读音。为响应国家推普扶贫攻坚计划的号召,7月中旬,安徽师大志愿者来到庐江县罗河镇东风村开展普通话教学活动,着力在支教过程中激发孩子们对普通话的学习兴趣,提高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。 乡音“助”教,感受普通话之音 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,志愿者首先播放了...
7月16日,安徽师范大学赴庐江罗河“手写记忆”支教团队来到实践地东风村,开展了为期十天的以“文字打败时间,手写给人温暖”为主题的系列活动。志愿者通过教会孩子们用日记、书信和读书笔记来记录学习生活,培养孩子们的手写习惯,以手写方式传递真善美,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 以“我手”写“我生活”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,写日记可以记录他们的成长心路历程,倾诉内心声音,形成自己的“小天地”,缓解压力...
“不忘初心——2018新津廉洁文化‘中国印’ 篆刻艺术作品展”获奖名单揭晓! “不忘初心——2018新津廉洁文化‘中国印’篆刻艺术作品展”全国征稿活动结束,应征作品终审会于8月9日在成都市新津县举行,对入展作者命题创作的印章作品进行了评选。 本次终审会专家评审组由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、篆刻委员会主任刘健担任组长;西泠印社社员、西蜀印社社长曾杲;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...
太极,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是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,物极则变,变则化,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。终极目的是希望人类活动顺应大道至德和自然规律,不为外物所拘,“无为而无不为”,最终到达一种无所不容而宁静和谐的精神领域。中国烟草博物馆收藏有一枚木质太极鼻烟壶,在众鼻烟壶中可谓奇特。(见图) 这枚鼻烟壶高83毫米,宽76毫米。材质为木胎,壶身为扁圆形。它拥有天然的太极纹路,让整个壶身内敛而沉稳。光滑的圆形壶身...
清代朝珠 (资料图片) 十二眼天珠 (资料图片) 古代珠宝玉器是一个热门种类,它们既可以欣赏、把玩、佩戴,又可以投资增值。在珠宝玉器里,珠子作为一个门类呈现了不同的形态和意义。现在可以收藏的珠子大概分为:中原文化类珠子、藏族文化类珠子和外国文化类珠子。 来源:洛阳晚报 1 中原文化类珠子 中原文化类珠子分高古、中古、明清几个时期。西周玛瑙是其中最受大家喜爱的...
端砚收藏家蔡雪斌(左三)与砚友陈佳鸣(左一)等在赏砚 小时候,父亲在院中种菜,特意划了一块地给我,那时我总喜欢种些花花草草——这可能对我后来喜爱自然而美的东西形成较大影响。 我第一次接触端砚是1990年代末期,那个时候主要是在上海,跑上海友谊商店这类地方。一开始感觉好玩,慢慢地也就留下来自己把玩。记得第一块老坑砚是在一 位台商吴鸿祥店里买的,他那时候开店没多长时间,可能新开,我有一天看...
像这样的玛瑙镂雕香囊并不多见 “羊歌盛世方报捷,猴舞新年又呈祥”,眼看羊年远去,又将迎来崭新的猴年。适逢猴年出生的我,不由得把玩起一个珍藏多年的猴雕挂件。 这是一件用天然玛瑙雕刻而成的清代香囊挂件。它的长度为5.5厘米,宽4厘米,重31.5克。整个香囊挂件为中空结构,正面取玛瑙的天然皮色,雕有 两只神态灵动的棕色猴子,一只俯首而卧,另一只昂首仰视,一上一下,寓意“侯上有侯”;背面在刻成...
杂项清玩:历代金银器的特点商周:多为缺纹饰小饰品早期的黄金主要用来制作珍贵的装饰品,包括金叶、金片、金箔、金耳坠等,商代的金制品多为缺少纹饰的小件饰品,至今尚未发现金银器皿。它们多为大中型墓葬中随葬品上的装饰,墓主多为王侯。 春 秋战国:出现大型金银器皿这一时期,大型金银器皿的出现,是当时的重要标志。现存最早的金器皿是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金盏、勺、杯等金器。这 个金盏采用钮、...
清代紫砂“暖砚” 砚,别称砚台、砚田、墨池等,虽为小器,却透着一股大雅兴。古时为我国文房四宝之一。早在新石器时代,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“研磨器”研制颜色、绘制图案,至西汉时,制砚有了显著发展,砚的种类增多,有石砚、砖砚、陶砚、铜砚、漆砚等。而暖砚,是古人为防止冬季墨汁冰冻而特制的一种有保温功能的砚台。其始于何时尚待考,但出土和传世的实物揭示,唐宋时就有了暖砚,特别在我国北方较为盛行,现今所见暖砚...
碧玉嵌百宝《鹤鹿同春》图插屏 藏友老陈通过拍卖得到了一件清代碧玉嵌百宝《鹤鹿同春》图插屏,藏友聚会时带来供藏友们互赏。清代插屏呈百花齐放的特点,代表了一种世俗审美观念,将插屏工艺发挥到了极致。 这类插屏是古代家具中比较特殊的一种,大的有2至3米高,以遮蔽和临时隔断为主要用途;小的则兼实用与观赏两种功用,做工也更加细致、美观,最小的仅20厘 米高。近年来,插屏收藏逐渐升温,价格也日益攀升...
中国古代,每逢除旧换岁之际,人们会在自家门户、厅堂贴挂新年画装点环境,以求辟邪祈福,营造吉祥的气氛。清代富察敦崇的《燕京岁时记》中记载:“每至腊月,繁盛之区,专搭席棚,售卖画片(京人称年画为画片),妇女儿童争购之,亦所以点缀年华也。”年画的雏形是贴门神,战国秦汉时社会上流行神荼、郁垒二神镇守门户的说法。到了南朝,据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,南方地区“正月一日,给二神贴户左右,左神荼右郁垒,俗谓之门神”。...
元 剔红葵口过枝牡丹香盒 收藏故事2P 香盒宣炉铜罗汉 ——我的香事清供三件收藏记趣(之一) 文/陈一清 编辑/程香 喜欢野逸的我与大富贵的牡丹并不相契。看着朋友的牡丹画得好,向来是嘴上嘉许从不掏钱买下,怕那份脂粉妖冶了一屋子的书香。 天下的事往往不经意间偷偷地开着你的玩笑。偏偏天上掉馅饼,收到了我几十年想得到的,偏偏是剔红,偏偏是牡丹,又偏偏开得那么妖冶,仿佛...
明朝永乐时期的瓷器艺术独创与多元兼具,堪称东亚工艺美术史的高峰。2017年05月18日起,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“适于心-明代永乐皇帝的瓷器”特展,精选近百件永乐瓷器名品一次完整呈献。这也是台北故宫开馆以来首次以明朝永乐皇帝之瓷器举办专题展览。 明代晚期文人在谈论明初官方用瓷时,曾经提到“永乐、宣德年间内府烧造,迄今为贵。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,以苏麻离青为饰,以鲜红为宝”。这段话清楚地总结了永乐皇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